洽谈合作电话:18988830881 张女士 (工作时间:9:00-17:30)
药店进入“新周期”,“质胜”时刻到!
来源:米内网   发布时间:2023-04-23

种种迹象表明,2023年经济正逐渐回暖。

据新华网报道,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,今年以来,我国经济运行的态势逐步回升向好。3月份,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%,较去年全年加快1.2个百分点。商品零售平稳较快恢复,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.6%,较去年全年加快3.4个百分点。

站在这个时间节点,许多连锁都在重新思考企业的定位和战略,谋求更高质量、更为健康的发展路径,让企业尽快“回血”。

对此,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,许多来自医药行业的代表和委员积极献言建策,为行业复苏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参考。

01门诊统筹打开新局面

进入新周期,政策方面迎来了新的曙光。2月15日,国家医保局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》,鼓励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自愿申请开通门诊统筹服务。

门诊统筹的出现,让零售药店看到了医保统筹市场逐渐打开的大门。为了更好适应政策、市场需求,不少药店企业已步入“专业化”转型之路。比如,益丰、高济、老百姓、大参林等大型连锁近些年大力发展专业药房、双通道药店业务。

此外,全国人大代表、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于清明在今年两会上提交的《关于拓展零售药房社会功能满足居民健康服务新需求的建议》中也提到:“支持零售药店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,承接分级诊疗及公共卫生服务任务。”同样鼓励药店的“专业化”发展之路。

如今,门诊统筹政策的落地帮助打开新局面,呼应了“专业化”的发展方向,更多新趋势出现。

第一类趋势是“诊所+药店”。据了解,在湖北已有一些药店通过“诊所+药店”的模式,吃到了政策红利,从中受惠。

关于处方来源的难题,“药店+诊所”模式,或许是解开困局的好办法,但这也对药店的专业能力和资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门槛。湖北一些地区政策认可有医保定点资质的诊所开具的处方,前提是坐诊医生必须符合《诊所备案制》的规定。顾客只要购买基药目录药品,且满足统筹报销起步线,即可实现药店结账报销。

有连锁在保证每个区域有1间诊所满足开方需求前提下,不仅解决了处方来源问题,药店配备的成千上万个品种也解决了用药的后顾之忧,比社区医院的两三百个品种更具优势。长此以往,药店的专业化药事服务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。

第二类是“药房+互联网医院”。同样是面对“处方从哪来”的难题,也有药店另辟蹊径,选择与有互联网医院资质的社区医院合作,获得处方来源。

这种模式,已经在大连市践行。据半岛晨报2月28日消息,大连市已加紧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处方流转机制,首批确定了1431家门诊统筹定点药店,患者可以持基层医疗机构有效处方,到就近的处方流转定点药店购买药品,并享受同等的门诊统筹报销政策。

拿着社区医院处方到药店“提货”已经成为现实,零售药店在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,承接分级诊疗及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上又前进了一大步。

02执业药师实现价值回归

药店“专业化”发展,离不开执业药师的价值回归。作为合理用药的贯彻者、实施者和监督者,执业药师是保障人民群众合理用药的最后一道关口和安全屏障,也是药店“专业化”药事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。

今年两会,全国人大代表、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提出尽快出台《药师法》的议案,建议构建国家统一药师管理体系,对药师进行科学有效管理,强化并规范药师的培训考核与继续教育,明确药师实施药学服务的标准等内容;通过药师立法,不断提升我国药事服务能力与水平,保障患者用药安全,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。

除此之外,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张海鸥也为药师群体回归医疗服务提出了建议。从事零售药店行业20余年的张海鸥是北京一家药店的执业药师,也是今年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。

她将目光聚焦于如何使零售药店执业药师回归医疗服务角色,完善药房行业以及从业者的法律保障,提出加快执业药师转型医务工作,尽快制定国家药房法。

“目前药店的经营模式不符合医改需求。”张海鸥表示,如果未来的处方外流到院外的社会药房,按照处方药销售模式,市场只能依靠价格战和买赠活动进行竞争,这种模式完全背离了合理用药的理念,也使得执业药师沦落成一名地道的药品营业员,而不是一名医疗工作人员,也做不到真正指导患者用药,更谈不上合理用药。

03探索更多的可能性

“专业化”和“多元化”就像两条腿走路,都是企业在经营战略上的两种不同选择。“专业化”可以在某一领域做深、做专、做精,取得较高的市场地位;而“多元化”也有其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,建在同一核心竞争力之上产生的协同效应,助力企业做大做强。

于清明提到:“拓展零售药店服务新模式。将零售药店纳入养老服务体系,允许药店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、基因检测、癌症早筛等健康服务,满足多元化需求和社会养老的迫切需求,开展送药下乡服务,全方位服务基层百姓用药保障。”

显然,议案中提到的各项健康服务,恰恰是药店“多元化”发展的最好例证。为了触及更多增量市场,不少药店企业已经朝“多元化”方向转型。

比如,今年以来,许多连锁药店宣布入局“非药”业务,进一步提升企业盈利水平。2月,益丰发布公告称,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,增加养生保健服务(非医疗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(非医疗)经营项目;今年1月,漱玉平民变更企业经营范围,增加“食品添加剂销售”经营项目。

除此之外,在“多元化”业务落地层面,还有药店入局跨界经营,涉及药店+彩票、药店+饮品、药店+文创等多种业态。例如,在广西、山西等地区,一心堂药店已与当地彩票部门合作,开通了彩票销售业务。2022年10月,知名老字号药店白塔寺推出“文创堂”品牌,旗下门店正销售各式中草药元素文创产品,包含文化T恤、四物汤明信片、“好柿”“莲莲”中草药香囊等。

疫情,让更多药店看到开展疾病检测业务的发展机遇。湖南省两会期间,湖南省人大代表赵亚辉建议:进一步发挥药店的基础医疗属性,依托药店的便利性,进一步支持药店成为基础医疗机构的补充。支持药店不增加医护人员开展简单的检测服务(如血压、血氧、血糖、微量元素等检测)。

“防治疾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前检查、提前发现。国家医疗体制改革,药店在医疗体系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责。”赵亚辉提到,当前,“大病去医院,小病去药店”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,扎根在老百姓身边的药店,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,成为基础医疗机构的补充,减轻上级医疗机构的压力,提升老百姓健康需求的及时性、便利性、经济性,推动药店成为医疗体系中的公共资源之一,更好地服务老百姓。

全民防疫3年,让行业内的不少工业和连锁都放缓了前进的脚步。3年后,阴霾终将散去,随着“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”等刺激经济政策的不断发布,医药零售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曙光。

但是面对疫情过后充满未知的市场,不少连锁或缺乏信心、或缺少方向和新的发展模式,对是否启动市场运作犹豫不决,2023疫情过后,是机遇还是挑战?进入经济的复苏新起点,企业又将如何抢占市场先机?

连锁药店该如何“质胜”新周期,“2023米思会”见分晓!